【PConline 横向评测】最近5、6年,高端HIFI耳机市场格局已经经历了全面的清洗。原本动圈旗舰耳机价格已经从原本的3000元级别一跃上升到了万元级,平板、静电耳机也在近2年悄然普及(感谢漫步者的收购)。加上消费力的膨胀,目前许多发烧级玩家对于耳机购买,都会直接聚焦在这类万元旗舰上。而相对的,曾经的旗舰价格段的产品,则成为了许多新入门用户的选择,通过将3000元价位段产品聚集在一起做一个横评,则是笔者本次的目的所在。
本次横评的目的,无非是为一些初入门,但是又有钱买耳机的,提供一个参考与对比。事实上,到了这个级别的耳机,声音素质个个都是非常过硬的,但每个厂商对于声音或者产品定位的理解都有所区别,所以不同品牌不同型号都会有不一样的声音。在此我们评测室也特意挑来了7款市面上依然在售的耳机进行评测,务求提供一个可靠的选择参考。
本次横评带来的产品包括(名字顺序仅代表产品送到评测室的顺序):HIFIMAN HE400I、铁三角AD1000X、飞利浦 Fidelio X2、AKG K712 Pro、漫步者STAX 407、拜亚T90、森海塞尔HD650。这七款耳机目前售价均为3000元附近(前后不超过500元),可以说大家都是属于同一个级别的产品。
而音源方面,则选择了EMU-1212M与Cayin DAC作为解码输出,搭配琥珀II耳放以及STAX407专用的006耳放。在此也特别鸣谢广州讯禾和珠海斯巴克对这次横评提供的大力支持。
[page]
HIFIMAN HE400I
HiFiMAN HE400I 图片 评测 论坛 报价
HE400I相对上一代HE400在外观上有了非常大的改变,头梁设计完全颠覆了原有的设计形式,整体造型更加丰满,不再像上一代一样显得单薄。而耳罩部分则保持了HIFIMAN一贯琤亮外壳加上明显的网格。而且不要忘记,HE400I是一款平板式耳机,在同类型产品中,HE400I的价格已经算是非常亲民了。
HE400I的头梁部分改变明显,假如了自适应头带同时以一条长条钢条进行作为加固的头梁。保证了耳机的牢固同时提升了舒适度。
硕大的原型耳罩,蜂巢状网格,隐约可以看到内部的平板单元。而耳罩部分也有特别设计,耳罩外围用皮革包裹,接触耳朵的部分则露出舒适的天鹅绒,这样做法可以让耳罩更加耐用同时不减低舒适度,另外仔细观察能看到耳罩下方是有一个凸起部分,也算是一种更贴合耳朵的设计。HE400I为双边出线设计,接口属于改良型的MMCX接口,加入了特别的螺旋固定设计,能杜绝线材接触不良的问题。
[page]
铁三角AD1000X
铁三角 ATH-AD1000X 图片 评测 论坛 报价
铁三角ADx系列开放式耳机是铁三角几年前发布的全新系列,一贯爱做封闭式耳机的铁三角难得有开放式产品,对笔者而言是喜闻乐见的。这次评测的AD1000X也是该系列中高端的型号。在外观上,ADX系列其实并没有太大分别,主要是从AD1000X开始,耳机腔体的外壳都改用了金属材质,在重量上会有稍微的增加。
通透的开放式网格,以及独特的自适应头带,都是ADX系列的标志,而铁三角的头带设计,也可以说横评耳机中最舒适的。
贴合耳朵的绒质材料与一般常用的天鹅绒不同,而是选用了麋皮绒质。AD1000X阻抗很小,只有40欧姆,加上102灵敏度,在本次横评中算是最好驱动的耳机在之一了。所以AD1000X默认的插头也设计成3.5mm,方便转换。
[page]
飞利浦 Fidelio X2
飞利浦 Fidelio X2 图片 评测 论坛 报价
事实上Fidelio X2在外观上相比并没有太多的变化,依然是沉稳深邃的全黑色外形,实际上X2带来的更多的是细节上的变动。如果没有对比的话,第一次见到X2的人相信并不那么容易说得出X2的外观有那些改变。
Fidelio X2造型上与X1并无太大区别,但是细节上的变动还是很多的,首先是X1的连接腔体和头梁的一圈银色的固定环,从银色变成了黑色。而网格部分,则从X1的黑色变成了X2的银色。此外头带的硬皮革也从X1的深褐色变成了黑色,整体视觉印象也就更加沉稳了。耳垫部分以一如既往地高规格,丝绒质地的外衬包裹着记忆海绵,舒适度恰到好处。
X2耳机的头梁依然是用上了自适应设计的头带,头戴选用了3D立体式网格的尼龙纤维,这种设计在坐垫以及背包肩带也比较常用,透气性更加优秀。
[page]
AKG K712 Pro
AKG K712 pro 图片 评测 论坛 报价
K712 Pro,算是AKG一款公布得比较低调的产品,外观上可以看得出,是由K702周年纪念版小改而来,但其官方定位是和K240HD等监听耳机同属专业级产品,这也意味着它的声音以及定位,都和消费级HIFI的K701和K702略有不同。
K712 Pro依然是保持了AKG经典的外观造型,但是在视觉上则用上了黑色+橙色这样略显低调又带有一点亮骚的搭配,似乎比较适合闷骚型用户。
自适应头带、天鹅绒耳罩,这些都是标配了,而K702的可换线设计也得到保留,发烧友可以自行更改线材来玩,而录音室用户也可以不用担心线材损坏。
[page]
漫步者STAX SR407
漫步者 STAX SR407 图片 评测 论坛 报价
来自日本的STAX一直以来都是发烧友心中的神话产品,主要原因是STAX产能不高,加上缺乏国内的代理使其产品一直无法在市场上流通。而在2011年漫步者正式收购STAX之后,终于给STAX在大陆的普及带来了强大的支持。而本次横评就是选则了STAX中端静电耳机——STAX SR407。
STAX SR407算得上本次横评的一个“异类”,原因有二:一个是其外形特殊,长方形的耳罩腔体,就像两个音箱放在耳朵上。
其二是由于其特殊的静电换能原理,一般动圈耳机使用的耳机功率放大器根本不能驱动静电耳机,所以STAX耳机必须搭配专属的耳机功放才能正常使用。所以STAX耳机的线材和插头都是经过特殊设计的。
另外,STAX SR407的头梁设计比较简单,本身采用塑料材质头梁,内部自适应头戴接着一个滑轨就是SR407的佩戴设计了。由于整个耳机结构较为单薄,所以佩戴时最好双手拿起和双手放下,比较注重使用者的后期保养。
[page]
拜亚T90
拜亚动力 T90 图片 评测 论坛 报价 网购实价
T90的外观与DT880其实非常相似(应该说拜亚大部分耳机样子都很像...),最大区别其实是耳罩的网格,但整体依然是拜亚一贯亮银色,在视觉上就已经给人一种干净直白的感觉。
拜亚动力T90耳机的发声腔体制作工艺显得非常精致。褐色的网罩搭配银色的外壳显得更加高贵,虽然网格的密度很高,但T90依然是一款开放式耳机。
T90的阻抗较高,250欧姆,102db灵敏度的设计使得他依然是一款需要耳机功放来驱动的产品,不过其插头依然是3.5mm的设计。
[page]
森海塞尔HD650
森海的HD650还需要介绍吗?这款从2004年发布至今已经10个年头的产品,由于HD650阻抗高达300欧姆,必须使用耳机功放驱动,而当年为了如何能伺候好这款耳机,发烧友都在没日没夜的进行讨论。而随着HD800的发布和现在人们钱包的逐渐膨胀,HD650也不再像当年那样显得有点高高在上了,所以即便十年后,HD650也依然是众多发烧友讨论的焦点之一。
森海塞尔 HD650 图片 评测 论坛 报价 网购实价
本次评测的HD650由于是试听样机,在外观上相对来说会显得比较老旧。不过其经典的鹅卵石造型耳罩还是让人一眼就认得出。
可换线也算是森海旗舰耳机的一个经典设计,所以它为发烧友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折腾”门路,相信也是很多人是通过森海耳机,来认识到“卡达斯”这一国外的发烧线材品牌。
[page]
横评小结:
STAX SR407:
SR407由于其换能原理使得它的外观以及使用都与常见的动圈耳机有很大区别,虽然耳机单个售价仅为3099元,但是必须搭配另外的耳放使用,整个系统价格为9999元,这一点,使得这款耳机的购买门槛实际上会比其他耳机要来得更大。但是付出总是有汇报,本次横评中,SR407独特的魅力同时抓住了两名编辑的耳朵,虽然其素质在STAX耳机中只是中等偏入门耳机,但是对比同级别的动圈耳机中已属非常优秀的水准。而要更好地使用它,除却门(qian)槛(bao)要求高,静电耳机对前端音源较为敏感的特性也需要用户使用较高素质的音源才行。
相信每一个烧耳机的人,在最早都梦想拥有一款HD650或者HD600,作为当年动圈耳机的皇者之一,HD650的声音至今依然很受欢迎,不过其素质,在今天看来已经稍显不济,或许是整个行业对于耳机的调音方向都有所改变了,就连森海自己的新旗舰HD800都走向了与HD650完全相反高冷风格。但优异的听感,依然是你可以考虑的选择之一。
对于AD1000X两位编辑的意见还是有点出入,一位比较喜欢其清新的调音风格,而另一位则认为其失真比较明显,所以铁三角的耳机调音向来都是非常有特点的,注定只能迎合一部分受众的喜好。但不可否认的是,AD1000X是横评中佩戴舒适度最高的一款产品,耳机戴在头上几乎可以忽略其重量。另外,不要忘记AD1000X是本次横评价格最低的一款产品。
早期T90上市时价格非常高,如今已经进入3000元级别的行列,作为一款新系列的次旗舰而言性价比非常之高,两位编辑对T90的声音都非常满意。就笔者认为,T90单边出线加上无法换线的设计,使它更适合一些不太爱折腾的入门烧友选择。
早些时候笔者写这款耳机首发评测的时候,Fidelio X2官网售价为3999元,而在上周的国内发布会上已经更改为2999元,所以这次X2也能顺利参加到这次横评当中。对于这款耳机,可以看得出近几年来飞利浦对于发烧市场的重视,无论是调音还是设计都是符合Fidelio的用心之作。而X2最大的问题,也就只剩对前端较为挑剔了。选择好的耳放和音源的话,X2不会让你失望。
虽然国内有部分发烧友对HIFIMAN的耳机颇有微词,但事实上这款HE400I均衡的素质的确能做到在与国外同级别对手对比也无所畏惧,也让笔者对HIFIMAN的耳机大大地改观,HE400I在直推也能发出不错的声音,但是接入台式耳放,其声场的提升也是非常之明显的,总体来说适合喜欢各种音乐的发烧友作为初尝平板耳机的选择。
相信还是很多人会吐槽,为什么不拿“大手办”——也就是K701评测呢?虽然K701上市之初高达3000元,但如今这款耳机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已经跌破2000元大关,另外秉着测新不测旧的原则,我们还是选择了AKG更新的产品K712 Pro进行评测。而事实上K712 Pro的素质虽然没给人太巨大的惊喜,但也至少不会让你失望,中正的声音也符合其参考机录音室使用的定位。
编辑们虽然水平有限,但依然希望能为各位买耳机提供多一个可以进行评判的参考。如果你有任何问题可以在评论中留言我们将稍后进行解答(另外欢迎批评指正,但说咱收钱之类的喷子还是请回吧)。这次横评能够顺利进行,也要感谢厂商以及经销商们的支持(再次鸣谢珠海斯巴克和广州讯禾)。
[page]测试平台:
测试平台与音乐 | |
回放设备 | |
音乐曲目 |
硬件介绍:
本次横评主要使用的Cayin的DAC11作为主要音源,该款解码USB部分为XMOS方案,解码芯片为德仪的PCM1792,最大支持129db的动态范围,支持24/192高清音源自然不在话下,由于内部使用了采用2只6922EH电子管作缓冲放大,所以整体声音相对比较温暖。
琥珀II耳放,是近几年广受发烧友喜爱的琥珀耳放升级版,这个由高登音频工作室生产的耳放,无论做工还是设计都超越了一般国产品牌的水平。该款琥珀2耳放相比一代最大的特色是将整个电源模块独立,同时在接口数量上大幅度增加,总共支持两组RCA模拟输入和两组XLR平衡输入。而在输出方面也支持两组RCA加一组XLR的前级输出,以及前面板的两组平衡耳机输出口加6.35MM输出,可以说是一款全能型耳放。
既然带上STAX耳机,自然需要有STAX耳放了。官方搭配SR407的耳放型号为SRM-006ts,把它和SR407放一块,就是一个名为SRS-4170的套装了,最后说一句题外话,SRS-4170价格为9999元。
[page]
主观听感分析(1)
本次听感,依然是两名编辑分别对7款耳机进行试听并独立评分,由于编辑使用曲目或者个人音乐风格欣赏取向的不同,评分难免会有冲突之处,但作为一个参考,也希望各位能看完我们的评语。
HIFIMAN HE400I
频响:HE400I的声音属于比较醇厚和平衡,他的低频厚实不会发散,中频质感酥松不会糊成一块,中高频带有一点点拉高使其声音有点亮感,美中不足是高频延伸并不算特别出彩,但整体的三频的平衡衔接度而言,比起上一代HE400要做得好许多。属于非常耐听、杂食类的声音,适合小编制古典以及流行人声等。
声场,HE400I声场为典型的椭圆形,横向声场明显,纵向声场不算突出,在这次横评产品中属于中等级别。
解析,HE400I本身非常平滑顺畅加上偏向低频的声音会让人忽略掉解析,但是该有的解析还是能做到,作为平板耳机而言,信息量丰富而又耐听本身也是非常难得的。
音色:厚实偏暖,是HE400i的主要风格,同时高频调音恰到好处是的整体听感都有所提升,也是笔者对HIFIMAN耳机改观的一大原因(估计又要被教育听音观了)。
拜亚T90
频响:T90作为特斯拉的次旗舰,在音质上与T1的差距其实并不算大。高频亮丽、清晰,带有一定颗粒感,延伸在本次横评中也算是非常出色的(不过小编还是更喜欢DT880的高频)。拜亚全新的特斯拉系列的中频都比之前上一代旗舰显得更加厚实,但是整个的中频的细节依然都非常丰富,虽然T90低频相比上一代经典DT880系列要多了一点,但是整体下潜还有量在横评耳机中都不能算多,到了30Hz就衰减明显,但胜在低频瞬态比较快。
解析:T90声音细腻,解析力度在本次横评产品中属于中上水准,细节、泛音都比较清晰和丰富。
声场:T90声场适中,横向声场明显,纵向一般,适合古典器乐。
音色:直白偏冷的音色,一向是拜亚的特色,但直白之中又听着非常舒服,一点都不干冷。
STAX SR407
频响:STAX407虽然只是一款中低端的经典耳机,但是他的声音在同级别的竞品中依然保持了很大的优势,高频不算太刺激,颗粒感明显,听起来非常舒适。缺点是速度并不算快。中频轻快宽松、不肥厚,同时保持了一定的通透。可以说是保持了一个很适中的状态。静电耳机似乎低频量都不多,STAX 407亦如此,低频下潜到40hz,量也并不是特别地多。
解析:解析可以说是静电耳机的强项,407也算是本次横评中解析力最好的一款产品,声音细节在407面前都被刻画地恰到好处(当然解析最好的还只能是009了)。
声场,407的横向声场属于比较自然的,不会特别夸张,在横评耳机中也并不是最宽广的,但是难得的是他的纵向声场非常出色。这一点在耳机中还是比较难做到的。
音色:407音色整体就是非常地温润、舒适,在不影响解析和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尽量做到耐听,是传统HIFI发烧友都会非常喜欢的银色。
AKG K712 PRO
频响:整体而言,K712 Pro的三频分布显得他的声音属于非常中庸,没有太明显的特色,三频没有太明显起伏,K712 Pro的高频与大家熟悉的K701有所区别,而与K702比较相似。相对会变得硬朗一点,而延伸等方面则基本相似,整体柔顺不刺激,而没有颗粒感。K712中频厚度要比K701等要显得厚实许多,加强了这个频段人声以及乐器细节的演绎,这也是为了成为一个专业录音室参考耳机而做的修改吧。不过这也只是相对的,虽然整个结像也不像K701那么飘逸,但人声部分其实还是算比较清秀的,K712PRO的低频是有所加强的,所以也导致了中频显得比较厚实,但速度并不算特别快。
解析;既然是录音室用的参考耳机,解析力自然不能太差,K712 Pro能较好的区分好乐器的层次,大动态加多重奏时也能hold住不混乱。
声场:AKG高端耳机的声场一向宽松大气,K712 Pro自然不例外,定位比HD650要远一点,但空间感塑造不如HD650。
音色:由于是针对录音室的产品,中正就是K712 Pro的音色特点,不偏冷不偏暖,就是走中间路线,或许有些发烧友不一定能接受。
森海塞尔 HD650
频响:HD600相对偏暗的高频,在HD650上有所改善,相对增加了一定亮度以及颗粒感,使得听感更加舒服,但高频延伸而言,HD650依然并不算特别出彩。中频偏厚,质感较松软,同时比较温润,但也因此有人觉得HD600和650低频太多显得整个声音很肥厚,不过使用一个较好的耳放后,HD650的低频其实还是可以表现得比较自如的,速度不算快,但也至少不会闷。
解析:解析或许是HD650的软肋之一,相比其他产品并没有太明显的优势,层次感以及细节表现都只能算是不错但还谈不上优秀。
声场:众所周知HD650以大声场而闻名,所以驱动完善的HD650,声场并不需要太过担心,不过虽然还是没有新一代旗舰HD800那种夸张的声场,但是对于一般的交响乐,其大气的声场还是应付有余的,放在本次横评中,HD650依然能在声场这方面占有很明显的优势。
音色:HD650最大的优点就是音色温暖、温润大气,虽然解析能力一般但整体听感非常更舒服。
飞利浦 Fidelio X2
频响:X2的声音有点像典型的微笑曲线,高频比较亮,透明度相较前一代产品有进步,延伸性也比较出彩,不过高频由于前端的变化,容易控制不住变得粗犷起来,这次琥珀2对X2的控制还算靠谱,高频不会变的特别尖锐刺激,中高频泛音也保持了细节。X2对比X1最大改变在于中频,整体中频还是变得更薄了,不再是X1的肥厚声。首先结像相对拉开了距离,质感相对而言比较密实,整体听感也做得更好了。X2低频量充沛,同时低频瞬态反应也很快,下潜到了30hz依然比较明显。
解析:X2的细节展现能力非常充足,不过声音线条偏硬,不算耐听。
声场:X2空间感营造得比较宽广,纵深感都非常明显,个乐器的层次表现亦颇为出色。
音色:虽然整体偏中下盘,但加上比较亮的高频,X2整体可以说属于非常有激情的一款耳机。
铁三角 AD1000X
频响:高频比较飘逸、延伸性佳,另外不会特别刺激的高频是铁三角的特色。中频偏薄、质感比较脆,整体不会显得厚实而是非常清秀的中频,女声会显得比较空灵,中高频部分泛音比较丰富。低频量偏少,下潜也只去到40hz,鼓声会有点偏干,可以说是调音的问题。
解析:虽然偏向高频,但AD1000X对于细节的表现能力不算特别,层次感不会特别明显。
声场:AD1000X声场表现比较自然,但不算宽广,属于该是哪儿就是哪儿,另外虽然AD1000X很容易推响,但是前段素质较弱的话(例如用MP3),声场会显得小了一圈比较不自然。
音色:虽然三频表现在本次横评中并不是特别出彩,但是AD1000X的独具特色的音色还是能够抓住不少人的耳朵,带有一定音染的整体小清新的风格适合轻音乐以及部分小编制协奏曲或者爵士的演绎,当然也有不少人称其是“ACG神器”,虽然笔者喜欢AD1000X的音色,不过对这称号就不发表意见了。
京ICP备14006952号-1 京B2-20201630 京网文(2016)1650-207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6753号未成年人举报:[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2003-201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54473036) All Right Reserved
玩家点评 (0人参与,0条评论)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