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时间,三星发布了定位主流用户的最新产品三星840EVO,而我们也对其进行了相关的评测。840EVO拥有多个亮点,引起了广大媒体的关注,例如使用10纳米级别显存芯片,容量达到TB级,最大拥有1GB缓存等,而我们这次主要对840EVO系列中,容量最大的1TB进行评测。
一说到大容量硬盘,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必然是3.5英寸的大板砖——桌面级HDD,主流的还是像希捷、西数那些1TB、2TB产品。面向消费级的840EVO无疑给了我们一个信号,TB级民用SSD要普及了。
三星840 EVO 1TB SSD概况介绍:
三星840EVO系列定位主流级,相比840PRO,EVO系列的价格更低。但大到像1TB这样容量的SSD,还是840EVO独有。
三星840系列SSD登场时,深黑色磨砂外观与精致的C-Cutting工艺巧妙融合,发亮的钻石光线会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840EVO延续了家族特征,同时更换为银灰加黑的配色,更突出质感。
三星推出“840 EVO”,提出了“人人固态硬盘”(SSDs For Everyone)的口号。EVO在这里就是evolution进化的意思,也就代表着840的进化版,相比840 SSD低容量产品欠缺的写入性能方面有明显提升。
三星840 EVO 1TB 拆解:
三星840 EVO SSD采用目前最小1Xnm级高速闪存芯片,每die晶圆芯片为128Gbit(折合为16GB),每颗黑色的成品闪存采用MCP多芯片封装,基于Toggle DDR2.0闪存架构。与现有三星840系SSD相比,新款EVO SSD在连续写入性能方面提升了3倍之多。
主控与缓存颗粒
840 EVO的主控是第五代MEX,本质上还是三核心的Cortex-R4处理器,只不过频率从300MHz提升到400MHz,并且引入了SATA 3.1,可以支持队列TRIM指令。
另外三星毫不吝啬地给840 EVO系列配备了大容量的LPDDR2-1066 DRAM缓存,我们所测试的1TB中,使用了1GB的缓存。
840 EVO SSD相比840,闪存的制程工艺提升至1Xnm,NAND接口依然是Toggle 2.0标准,主控从MDX升级至MEX,依然是三核心Cortex-R4架构,不过运行频率提高到了400MHz,缓存提升至1GB。规格上的改变让小编更想知道SSD的性能如何,我们一起来看看。
[page]
评测平台介绍及说明:
硬件平台 | |
CPU | Intel Core i7 3770K |
主板 | 技嘉 GA-Z77X-UP7 |
内存 | DDR3-1600 8G*2 |
硬盘 | 主盘:三星830系列256G 测试盘:三星840EVO 500G |
显卡 | NVIDIA GTX670 |
软件平台 | |
操作系统 | Windows 7 Ultimate X64 SP1 |
驱动程序 | NVIDIA驱动程序310.61 for win7 64bit |
评测方案 | 理论性能测试: 实际应用性能测试: |
这次的测试考验三星840EVO 1TB的理论性能及实际应用性能,考虑到产品的容量定位,我们挑选相近的三星840 500G进行对比测试,保证4K对齐,打开AHCI,打开主板节能模式。另外,为了让对比更贴近实际,我们加入了主流的希捷1TB硬盘的对比作为参考,下面一起来看看其性能表现吧。
CrystalDiskInfo对于三星840EVO 1TB的识别很完整,基本信息都显示出来了,型号Samsung SSD 840 EVO 1TB,固件EXT0AB0Q。
[page]
●理论空盘性能测试:
项目一:CrystalDiskMark软件性能测试
CrystalDiskMark软件是一个测试你的硬盘或者存储设备的小巧工具,简单易于操作的界面让您随时可以测试存储设备,测试存储设备大小和测试数字都可以选择。CrystalDiskMark默认运行5次,每次1000MB的数据量,取的是最好成绩。
三星840EVO 1TB
测试小结:三星840EVO 1TB的表现并不闪亮,比起500G容量的840EVO更慢一些,当然如果我们用主流的机械硬盘去比较,还是弱爆了。
项目二:ATTO Disk Benchmark性能测试
ATTO Disk Benchmark是一款简单易用的磁盘传输速率检测软件,使用了不同大小的数据测试包,数据包按0.5K、1.0K、 2.0K直到到8192.0KB进行分别读写测试,测试完成后数据用柱状图的形式表达出来,很好的说明了文件大小比例不同对磁盘速度的影响。
三星840EVO 1TB测试成绩
测试小结:在ATTO Benchmark测试中,840EVO 1TB持续读取的速度与840EVO 500G基本一致,我们认为大容量的SSD会比小容量要快,而在840EVO 1TB身上,并非如此。对比了HDD,三星840EVO 1TB 速度要快接近3倍。
项目三:HD Tune 性能测试:
HD Tune是一款较常用的硬盘工具软件,能检测出硬盘的固件版本、序列号、容量、缓存大小以及当前的Ultra DMA模式等基本信息,另外硬盘传输速率测试、健康状态检测、温度检测及磁盘表面扫描等功能。其中硬盘传输速率测试常被用户用于检测硬盘的性能。
三星840EVO 1TB测试结果
测试小结:在HD Tune测试中,三星840EVO 1TB持续速度还算稳定,另外比起840EVO 500G还是有一点不起眼的优势。
[page]
项目四:AS SSD Benchmark数据传输
AS SSD Benchmark是一款专门的固态硬盘基准性能测试,它的测试内容很全面,包括了4个方面的测试(顺序读写、4K随机读写、64线程4K读写、寻道时间)。在测试中,测试文件的大小为1G Byte。通过AS SSD Benchmark的测试,可以很全面的了解一款SSD的性能。
三星840EVO 1TB测试成绩
测试成绩对比
三星840EVO测试成绩
测试数据对比
测试小结:AS SSD Benchmark测试中,同样看到840EVO 1TB的写入速度要优胜一些,不过幅度并不吸引。
项目五:PCMark 7性能测试
本环节采用PC Mark 7中的Storage存储测项目项单独测试PC的存储子系统性能,并给出得分。PC Mark 7在存储测试环节针对了SSD进行优化,能很好反应SSD实际性能。测试项目:杀毒软件测试;图片导入;视频编辑;.Windows Media Center;添加音乐;游戏启动程序。
三星840EVO 的测试成绩
测试小结:三星840EVO 1TB存储子项目的得分为5491分,近5500分,相信会带给您极速的性能体验。
项目六:Anvil's Storage Utilities性能测试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是一个专门为SSD测试而设计的软件,操作简单,成绩显示分两种,一种是MB/秒的形式,另一种是IOPS形式。还提供类似 AS SSD Benchmark 测试结果汇总得分功能。
三星840EVO测试成绩
测试成绩对比
测试成绩:在QD64的高队列纵深下,三星840EVO 1TB表现非常出色,而Anvil's Storage Utilities软件测试中,QD16的队列纵深下,读写也达到了91578/65505,比三星840EVO 500G有较大的提升。
[page]
●实际应用测试:
项目一:Fastcopy传输性能测试
Fastcopy,是一个以优秀的文件复制工具,用它进行文件复制测试,毕竟复制操作是用户平时用得最多的写入操作之一。测试中分单个文件及文件夹传输测试,单个文件的容量为3.57G的影音文件,文件夹为13.78G的Windows系统文件(零碎文件居多),测试方法为将文件从主盘通过Fastcopy软件传输到测试盘,并计录下平均传输速度。
三星840EVO测试成绩
测试成绩对比
测试小结:传输一个3.57G的影音文件,速度达到498MB/s,所需时间仅为7.35秒多,复制粘贴文件可以用极速来形容。零碎的文件也能达到246MB/s,轻松应对,工作起来比机械硬盘要效率得多。但这项测试与三星840EVO 500G、840PRO 256G很接近。
项目二:Windows7开机时间
平时电脑必须操作的就是开机,开机的快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用户的体验,下面测试下这款SSD的开机的时间。
开机画面
项目三:Photoshop CS6图片加载时间测试
Photoshop是最著名的图像处理软件之一,集图像编辑修改、图像制作、广告创意、图像输入与输出于一体,深受广大平面设计人员和普通用户的喜爱。测试方法是加载61张高分分辨率的大图,共393MB,记录所用时间。
PS CS6界面
测试小结:Win7系统开机及PS加载图片测试中,主要考察SSD的读取能力,两者的读取性能相差不大,测试成绩的差异不大,均能带给用户极致的体验。
[page]
PConline总结:
●一款优秀的产品
三星840 EVO 1TB无疑拥有:不错的读写性能、超大容量、更低的生产成本、四位一体的研发生产等四大优势。其核心1xnm级别、3bit MLC闪存,它拉开其他厂商的闪存制造工艺差距,同时让更多没有掌握闪存生产的SSD厂家倍感压力。
从规格和技术特性上来看,三星840 EVO的确无针对家庭用户全民SSD进化的称号,恰如其“EVO”的名字那样。全新的1xnm闪存为840 EVO成就了1TB的可选容量,虽然价格不便宜,但至少我们目前有了能够媲美HDD的容量选择。
●每GB的价格并不贵
4.00元/GB
0.38元/GB
对普通消费者来说4099元的售价去购买一款1TB容量的SSD并不明智,但这一价格已经不再是遥不可及。再说计算下来,三星840EVO每GB的价格仅为四元出头,这点比市面上大多SSD都要便宜,虽然价格高,但不能说性价比低。
SSD固态硬盘的容量已经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这一缺点打破后,我们只是等待着能让我们接受的价格了。
京ICP备14006952号-1 京B2-20201630 京网文(2016)1650-207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6753号未成年人举报:[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2003-201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54473036) All Right Reserved
玩家点评 (0人参与,0条评论)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